广西龙州“90后”非遗推广人:“文创+电商”让非遗文化既“活”又“火”
广西龙州8月10日电 题:广西龙州“90后”非遗推广人:“文创+电商”让非遗文化既“活”又“火”
作者 庞万雯 杨陈
“鼎叮,鼎叮……”近日,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大榕树下,身穿壮锦服饰的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弹天琴、对歌,村头上空飘扬着天琴悠扬的旋律。
“在我们村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聊起天琴、壮锦,外表清秀的“90后”小伙子李昌隆侃侃而谈。
1995年开春,李昌隆出生在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村庄,村里民风淳朴,男女老少善织锦、对歌。
李昌隆的哥哥是壮族天琴传承人,婶婶是壮锦推广人。小时候,哥哥弹天琴发出的美妙声音、婶婶编织的壮锦服饰,都成了他深刻的记忆。
2016年,大专毕业后的李昌隆,没有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而是选择回到家乡,成为推广壮族天琴、壮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90后”。
“刚回来时,亲人们表示不理解,读了那么多书,不去大城市闯荡,回到村里能做什么?”面对质疑,李昌隆没有过多解释,而是继续钻研如何把壮族天琴、壮锦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好好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
2021年2月,李昌隆当选金龙镇双蒙村团支部书记,这也进一步坚定了他要团结带领团员和青年志愿者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信心,致力于让年轻人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近年来,金龙镇党委、政府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带,打造“民俗美女村”“天琴文化”、民族特色文化活动等旅游品牌。
李昌隆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组建了天琴文艺表演队,与广西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沟通合作非遗文化研学旅游项目,成立研学基地,邀请村里会弹壮族天琴、编织壮锦的老人给学生、青年志愿者授课。
“如果不来这里学习,我们都不知道这些音律、花纹蕴含着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原来非遗就在我们身边。”参加研学活动的返乡大学生李家树说。
据了解,2021年以来,天琴文艺表演队接待游客进行天琴表演以及外出演出共30余次,还在村屯内举办了5批次天琴、壮锦研学活动。
非遗“活”起来了,也要想办法让它“火”起来。想在现代社会得到年轻人的追捧,就必须在创新上发力,为非遗文化赋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爱上非遗文化。
村里的壮锦织娘都是各家各户的妇女,你一线她一梭,不成系统,耗时长,无法满足市场供应需求。为解决这个问题,2021年6月,李昌隆和壮锦非遗传承人组织成立了莱幔织锦工坊,板池屯共有21名织娘加入工坊。
“经过三番五次的动员,各家各户的织娘加入进来,编织壮锦的效率提高了,壮锦产品数量逐渐增多,越来越贴近市场的需求。”李昌隆告诉记者。
在探索新市场的同时,李昌隆也在不断“充电”。每天和织娘们讨论、分享织锦技巧与图案创作,想方设法把织锦传统技艺与时尚元素结合起来,设计、制作各类样式的手提包、小香包、室内装饰挂件等产品。
随着壮锦产品的多元化、市场化,越来越多顾客通过微信下单、线上展销会等方式购买壮锦产品。自2016年起,板池屯销售壮锦产品收益达到每年10万元左右。
“非遗产品被更多人接受和认可,非遗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远。”李昌隆说,搭上文创、线上展销会的“快车”,一定能够让非遗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本站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有侵权违规信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