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昌的故事,你会从哪里开始讲起?
一座城市的变迁总带有许多时代的印记,站上武汉的街头,如同踏入生动的江城风情博物馆之中。
帕特里克·格迪斯在《进化中的城市》中写道:“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
更别说由两江三镇架构起的城,与市井里巷交织成型,城市中的故事总令人津津乐道。如果你要问起老武昌的故事,那不得不从坐落在武昌江畔的大成路说起。
大成路, 东起解放路中段的火巷口,西止于彭刘杨路西段。
喧闹与繁华叫醒清晨,直至夜幕时分也难掩热闹。这质朴又蓬勃的烟火气息与大成路彼此围绕共生,朝暮与岁月共往。
清晨,位于街口的矮子馅饼便开始排起了队,有着十几年历史的它无疑是老湖北传统小吃的招牌名片。
黑芝麻、绿豆、桂花、红糖、椰奶、椒盐等七种口味,酥脆的外皮与软糯的内馅香浓诱人。
店内可以之间看到馅饼制作的过程,热乎乎出炉的矮子馅饼看着就令人充满了食欲。
除了馅饼外,这里还可以买到其他武汉老点心,如酥糖、云片糕、绿豆糕等,小而精的美食余味悠长,教人浅尝便难以忘怀。
循着人群涌动着的方向,我们来到精武大包。水汽蒸腾,店员们麻利地将新鲜出炉的装在袋子里打包。
饱满个大的包子、窝窝头、发糕……味香润爽,扎实地填满空虚的胃。
要说来点汤汤水水的过早还得是王氏烧麦大骨汤水饺,搅拌、揉兑出厚薄均匀的皮儿,轻折、慢捏出一个个圆润的水饺,囫囵下肚,抚慰饥肠辘辘的早晨。
皮薄馅厚的水饺浓香劲道,半咬开一个口,汤汁沁入唇齿间,浓郁滋味暖心暖胃。
捱不过火伞高张的天气,躲进充满空调冷气的丽华早点,喊一嗓子“来碗牛肉粉加个面窝”再“虚浮”不过了。
凉爽的环境拂去武汉人在夏天常有的一身燥热,连正在调皮着的孩子也被一口美味所俘获,乖乖坐好和家人一起享受过早时光。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
进入彭刘杨路社区的巷道,狭窄又如迷宫般的延展开来。带着岁月痕迹的墙面爬满了绿植,坐在道路旁的老人们晃悠着藤椅与老邻居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家家户户相连,行至岔路口偶尔也会迷失方向。脚下的步伐如同一把钥匙,一阶一阶地开启着老街巷的图块。
曾在明清两代作为湖北按察使司署的后花园的乃园遗址如今已成为充满童真笑声的幼儿园。
孩子们求知学习、健康成长,墨香与欢乐徜徉在这座遗址中,它又将见证着一代又一代茁壮成长的生命图景。
青砖与水泥路的小道随意选择一条走到头便能回到大路上,豁然开朗的景色随着黄鹤戏楼的出现又赋予了这里更为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
兴建于1924年的黄鹤戏楼原名为共和舞台,1950年 改名为湖北地方剧场。1956 年改名为黄鹤楼剧场,90年代,改名为楚游宫,2007年更名为黄鹤戏楼,现归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管理。
凡音之起,由人之心生也。戏台上水袖抛转,心灵在高叹低吟间憩息,座中常有剧中人。
转过一处高低回转的街,爹爹们围坐一圈打牌,在角落安静矗立的大汉皇帝陈友谅墓略显落寞。
石牌坊 正面横书“江汉先英”,背面横书“三楚雄风”,无一不是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敬仰与赞颂。
老武昌的故事,是说不尽的历史与美食。
长歌纵酒的夜市为平凡的一天画下句点,又将在蓬勃热闹的过早声中开始新的一天。
这里没有鳞次栉比的大楼,只有沿巷而生的矮房。
活络起来的大街小巷组成城市的脉络,来自过往时日的故事搭载着宁静祥和的生活片段驶往下一个日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本站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有侵权违规信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