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成市场风口 企业挂横幅:上海垃圾桶我们包了
自上海7月1日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后,垃圾分类成了热词。按照住建部的要求,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都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一时间,垃圾分类成了“风口”,最直接受益的或许是台州的垃圾桶制造企业。塑料日用品产量占中国市场70%的浙江台州,不少工厂正忙。记者发现,有工厂在车间挂出“上海的垃圾桶我们包了”,“奋战一个月,决战垃圾分类”等横幅。
带着现金来都拿不到现货
“现在厂里10多万只的大单不敢接,只敢接两三万只的小单,才能保质保量。”浙江台州华悦塑胶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唐传余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产品“航星塑料”在业内小有名气,按照现在的产能,每天可生产分类垃圾桶1万只左右。现在,生产订单已经排到本月底,厂里100多个工人“三班倒”,24小时生产线不停,原本每周单休的工人,已几个月没有休息。不只是工人,唐传余亦是如此,他最近每天6时便来到厂内,23时左右才下班。
眼下,华悦塑胶的垃圾桶刚生产出来就会被排着队的货车拉走,即使买家拿着现金来买货,都拿不到现货。甚至,因为在门口等货太久了,还有货车司机向工厂索赔“延时费”。上月底,便有一位司机索赔成功300元。
从今年3月至今,这家企业所有分类垃圾桶订单中上海订单占比达七成。此外还有北京、天津以及苏浙皖等地的订单,“很多地方不断来询问价格,以及生产颜色等细节”。因为各地分类标准不同,颜色、标志图案等有所区别,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定制版,林林总总,生产垃圾桶的“版本”有数十种之多。
市场起码还要火6至8年
这都是“幸福的烦恼”。为了扩充产能,一些台州塑料企业一周之内便可上一条新的生产线,“紧急招工”也不在话下,这得益于台州较为完善的塑料制品产业链。台州作为中国塑料制品的重要产地和集散中心之一,有“塑料制品王国”“模具之乡”等美誉。
台州塑料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加增这几个月也很忙,来自天南地北的咨询电话响个不停,台州举办过19届中国塑料交易会,不少采购商与行业协会都了解台州的制造能力。陈加增在塑料行业待了数十年,他判断,这一波“行情”不是短期的——上海在垃圾分类上开了个好头,如今包括台州在内的不少长三角城市与农村都开始垃圾分类探索,包括他所在的小区楼下,最近也有了能兑换积分的智能垃圾桶,随着城乡环境改善,国民环保意识提高,垃圾桶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唐传余也很乐观,他认为:“增量市场的爆炸式增长,起码还将持续6至8年。”
当然有人“眼红”,认为这次台州日用塑料品行业是“运气好”,其实背后的原因并不那么简单。一方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与上海同处长三角的台州享受到了“地利”之便,制造业贴近消费市场,本就是长三角的优势之一。
更关键的是,台州企业家有敏锐的市场嗅觉,这也许是台州、温州民营企业家乃至长三角商人的共同特点——陈加增跟记者讲起,2003年抗击“非典”,台州一些塑料小厂抓住了喷雾器的市场需求,迅速成长为规模较大的企业,如今它们抓住了垃圾桶的“商机”,加班生产之外还不忘研发各类不同材质的智能垃圾设备,提高科技含量,雄心勃勃出口国外。
唐传余告诉记者,台州塑料行业各企业主虽然平时“各干各的”,但对于政策的“敏锐”把握,是他们无言的“默契”。
“要不要做分类垃圾桶”的问题,早在一年多前的企业内部会议上就讨论过了,唐传余力主发展,并立下军令状——分类垃圾桶每年贡献10%以上的产值增长。其实当时他也有顾虑:从模具开发、原料采购到产品投入市场,若失败便意味着至少上千万元“打水漂”。不过,如今他做到了。
垃圾分类不只是“生意经”
采访中,有个细节值得一提,当唐传余得知记者来自上海后,他便迫不及待、仔仔细细地询问上海分类垃圾桶的分发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信息渠道,这也许是一种“敏锐”。唐传余感慨,分类垃圾桶为他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虽然目前垃圾分类正经历“阵痛”,但他对于“小区、街上看不到垃圾”的未来充满期待。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如今不少公司纷纷开发出类似“垃圾分类回收”的小程序,社会上不少人开始讨论起“生意经”,比如代扔垃圾会成为一门生意吗?垃圾分类会倒逼各行各业进行环保升级吗?垃圾分类诸多细节的尚未确定,似是而非的所谓“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这段时间,记者在长三角多个城市采访,发现了各式各样、不同品牌、标准不同的“垃圾设备”:如智能垃圾桶、智能感应垃圾房、垃圾兑换礼品发放机等等,对待这些“一拥而上”的垃圾分类“商机”,包括它们打出的环保公益的名头,也许,应该要保持谨慎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本站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有侵权违规信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