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痛点怎破解?代表把脉建言:融资扩容、完善机制、协调各方
本期热词:城中村改造
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郭思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既是利民之举,又是发展之计、转型之策。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国众联集团董事长黄西勤便带着自己对于城中村改造的思考“上会”。她从法规政策、资金筹措渠道、夯实民生基础等方面入手,建议超大特大城市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
现状 推进城中村改造仍存难题
城中村一直以来是超大特大城市中年轻人逐梦的起点,但城中村握手楼密密麻麻、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差、消防安全隐患严重等问题凸显,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全国各地逐渐积累了城中村改造的经验。以在全国较早成功开展城中村改造的广州为例,猎德、琶洲等昔日城中村的改造诞生了广州如今的CBD,推动了产业的兴旺,改出了舒适宜居的环境。
2023年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但城中村改造并非易事,仍存在诸多难题。黄西勤介绍,首先,相关法规政策不够完善,如现行法律法规在房屋征收、拆迁补偿等问题上仍缺乏具体指导措施。其次,改造资金渠道少,如征拆补偿和安置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源于中央、地方财政资金和公共资金(专项债、专项借款)支持工具;社会资本信心不足、参与的积极性和持续性不高。再者,各方利益主体多元复杂,较难平衡。改造过程涉及民生问题多,协调难度大,如新住址可能导致子女上学问题、上班问题、生活成本增加问题。最后,征收程序周期长,一般需要一到两年,影响项目开发、回迁房建设时序、保障性住房上市。
建议 通过税费优惠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今年全国两会,黄西勤便带着“关于超大特大城市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提质增效的建议”参会。
城中村改造资金渠道少怎么办?黄西勤建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多渠道融资政策,扩大官方的融资平台,加大银企合作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城中村改造,增加城市更新基金引导、ABS(指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方式)等新型社会资本渠道筹资;指导完善城中村改造贷款管理办法,优化房地产贷款管理模式,如将城中村改造项目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额度限制;加大城中村改造税费减免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中村改造项目。
“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要以保障民生、服务民生为原则。”黄西勤认为,政府在启动城中村项目前,宜充分收集被搬迁人诉求,着力解决城中村搬迁中的疑难问题。有条件的先建设安置区,减少过渡期;研究分批收储腾挪方案,妥善稳步推进项目。
此外,在完善法规政策方面,黄西勤提出,明确各参与单位的权利义务,细化规范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补偿安置标准、开发商投资回报机制等,建立有效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充分研究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城中村改造的利益诉求,划定合理的利润率水平,提高开发商参与城中村前期服务、中期搬迁补偿、后期建设回迁的积极性。针对未签约房屋,建议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调解指导意见,对调解流程、调解规范做出详细规定,确保各方利益得到保障。调解不成进入征收程序的,建议由国务院优化征收程序,推动征收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征收工作效率,对具备条件的可以先予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本站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有侵权违规信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