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第四城如何破圈
佛山成为广东首个“工业3万亿”地级市,离“科创强市”有多远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彦
GDP首破1.3万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企业标准“领跑者”数量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开年以来,佛山喜讯频传,尤其是2023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正式成为全国第二个、广东首个“工业3万亿”地级市。
不过,佛山在2022年全国城市创新能力排行中为53名,名次靠后,过去几年R&D经费支出规模与投入强度都不及广深等经济强市,显示出与广东“经济第三都”实力的不协调。
佛山这座制造业强市如何练好“创新功夫”?专家分析,佛山对内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同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对外要充分推动科技创新要素跨区域的、合理的配置、流动和交融。
现状:R&D经费投入问题需破解
截至2022年年底,国内只有深圳、苏州、上海3个城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其中地级市只有苏州。经过多年的沉淀积累,佛山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也突破了3万亿元。
以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排名,深圳突破4.8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一;苏州凭借4.43万亿元,排名上升到了第二;上海小幅回落至3.94万亿元,降至第三;佛山则首次突破3万亿元,排在全国第四,远超第五名的重庆,而且是凭借领先3000亿元以上的显著优势甩开重庆,稳居规上工业总产值全国第四城。
不过,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2》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显示,佛山排名分别为48名、53名,不仅比往年部分排名有所退步,而且不如深圳(1名、3名)、广州(4名、6名)、东莞(19名、23名)等市,这似乎与佛山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太匹配。
实际上,无论是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规模还是R&D经费投入强度(R&D/GDP),佛山对比其他广东经济强市仍然存在差距。
2018-2022年,深圳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从4.80%升至5.81%,东莞从2.85%升至4.10%,惠州从2.30%升至3.44%,而同期佛山增长了不到0.3%。2022年,广东R&D经费支出4411.90亿元,全省超过百亿元的有深圳(1880.49亿元)、广州(988.36亿元)、东莞(458.72亿元)、佛山(359.53亿元)等7个地市,佛山R&D经费支出不到深圳的两成。
R&D经费有多重要?据昆明市统计局的科普知识,R&D经费指标是科技统计的核心指标,集中反映了科技投入的规模和水平,是监测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核心指标。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省政府原参事陈鸿宇向记者分析,佛山R&D经费投入不高的问题值得反思。同时,他强调,不能简单地从单一指标来比较佛山与其他城市,要打破行政边界来看问题,看到佛山与广州、深圳等城市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探因:这些因素关联着创新动能
为了强化发展势能和竞争优势,《佛山市科学技术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至2025年,佛山将实现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GDP)3.5%,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5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1万家。从这份纲领性文件中提到的专利等因素的角度,可以进一步了解佛山的技术创新实力。
专利是一座城市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从专利授权量来看,2022年佛山专利授权量首次突破10万件,占全省专利授权总量83.73万件的比例为12.7%,乍一看是不错的成绩。其中,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为59334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为38481件,而与创造性关系更紧密、保护期限更长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为8607件。作为对比,深圳和广州的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27.58万件、52172件和14.69万件、27604件。
民盟佛山市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佛山专利数量较多,但存在专利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有效发明成果供给不足、高价值专利占比较低、重点企业发明专利创造较弱等问题。
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是我国科学研发经费的主要来源和去向,是推动城市科技发展、产业兴旺的重要引擎。从企业端来看,根据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预测,2023年佛山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达1.03万家,而深圳和广州的数据则分别为2.4万家和超过1.3万家。
另外,佛山的“独角兽”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相对较少,福布斯中国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增“独角兽”企业为23家,其中深圳和珠海各有1家。2022年广东新增“独角兽”企业为20家,其中深圳13家、广州5家、肇庆1家、云浮1家。2023年7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五批名单出炉,全省共有658家企业入围,深圳以310家的数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广州有132家,佛山有36家。
总结佛山R&D经费投入较少的原因,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告诉记者,可能与传统产业比较发达,在科技研发投入方面没有太大的空间和动力有关。
解法:开放合作增活力,积能蓄势提信心
为了不断突破创新关卡,近年来,佛山在科研平台、人才、企业等方面努力积攒力量,成效也在不断显现。
佛山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五年对重大平台进行重点部署,2024年的报告提到,要推动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产出更多引领性成果,支持蓝橙实验室建设,并提到要构建具有佛山特色的产业创新平台支撑体系。
2024年的报告还提出,佛山将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佛山提出,将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推动“2+N”人才政策体系落地见效,健全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优化引才用才方式,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城市聚才新格局,力争新增科技领军人才50名。
去年,佛山获批成为广东省唯一入围的“创新驱动示范市”。今年,佛山还将加大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力度,力争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小巨人”企业34家。
自2018年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以来,佛山注重提升科技财政投入水平。2020年,佛山科技财政达到10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0.12%,远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48%),并超过深圳位列大湾区科技财政占比第一。
不过,记者查询2021年度和2022年度市级预算的相关文件发现,佛山市本级全年科学技术支出滑落到51.06亿元和40.66亿元。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就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这意味着佛山企业、科研平台等更加要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造血能力。
今年,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谋求“六大变”,包括谋求转型升级之变、谋求新兴产业之变,目的是塑造产业新形态,保持产业永远年轻。
专家观点
可加强广佛同城
说起佛山,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美的、格兰仕、小熊电器、佛山照明等家电产业企业。的确,2022年佛山高新技术企业总量8700家,其中传统产业企业约占80%。广东省委党校教授、省政府原参事陈鸿宇告诉记者,产业转型升级并不简单等同于研发高新技术和打造新兴产业聚集高地,传统产业应用先进技术和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也是创造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
他分析,创新的关键在于成果的转化,要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向现实的图纸、产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各个环节的需求等的转化,而不能让科研成果束之高阁。
还要看到的是,佛山占据珠三角腹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与广州、深圳在产业上有较强互补性。“不开放不能创新,不改革不能创新。”陈鸿宇强调,要推动人才、机构等科技创新要素跨区域的、合理的配置、流动和交融。
苏州经常被用于和佛山对照,“从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来看,苏州、南通与上海形成了很好的默契。参考之下,佛山要定位好与广州的关系,加强广佛同城,各有分工、各尽所能。”林江建议,佛山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大湾区城市中以开放和发展的观念建设营商环境,继续提振科技企业平台发展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本站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有侵权违规信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