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成就耀眼 湿地保护中国方案的世界影响力显著提升

发布时间:2023-02-06 09:22:16来源:
 湿地保护中国方案的世界影响力显著提升

  本报记者 张维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湿地公约》)。

 

 

  自1997年后,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会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世界湿地日由此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距离2030年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只剩下七年时间,任重道远,时不我待。”在2023年世界湿地日到来前夕,新任国际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桑达·蒙巴(Musonda Mumba)在视频动员致辞中说,通过激活从公众到关键利益相关者的所有相关参与者,我们正在动员整整一代人,来恢复湿地。

  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与修复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的成就令世界瞩目,湿地保护中国方案、中国模式的世界影响力显著提升。

  亟须阻止湿地迅速丧失

  今年的“世界湿地日”,以“湿地修复(Wetland Restoration)”为主题。其实湿地就在我们身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一唯美的文字,描述的即为湿地景观。正如穆桑达·蒙巴所说,“湿地存在于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的每个角落,它是地球景观的动脉、静脉。庄严而强大的湿地,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然,湿地所展现出来的“大自然之美”,只是其诸多强大功能中的一个。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支持着关键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祥介绍,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水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所以物种非常丰富,号称“物种基因库”“生物超市”,全球的湿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6%到8.6%之间,但却储存了全球40%以上的已知物种,并且很多未知物种也分布在湿地中,特别是水鸟的很多重要栖息地,也是国际候鸟迁徙的中转站。

  湿地还有着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张明祥解释说,湿地生长大量的植物,这些植物会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有着重要的碳汇作用。另外泥炭沼泽湿地作为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碳库,单位面积碳储量在各类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高,在调节区域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占全球陆地面积3%的泥炭沼泽湿地,其碳储量是全球森林碳储量的两倍。

  这也正是穆桑达·蒙巴将湿地称为“水源”和“净化器”,以及“地球上最大的天然碳库”的原因。

  与湿地的重要性所不匹配的现实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近90%的湿地已经退化或丧失。来自联合国官网的资料显示,湿地的消失速度是森林的3倍,自1970年以来,短短50年内,世界上35%的湿地已经消失。农业和建筑排水和填充、过度捕捞和资源过度开发等人类活动,以及入侵物种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湿地的快速流失。

  “如今,迫切需要提高全球对湿地的认识,以阻止和扭转湿地的迅速丧失,并鼓励采取行动,恢复和保护这些重要的生态系统。”穆桑达·蒙巴说。

  中国政府发挥关键作用

  在《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看来,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是确保湿地恢复行动在当地实施的关键角色。

  2022年6月1日起,中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立法保护,引领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开启了保护工作的新篇章。正如国家林草局湿地司副司长鲍达明所说,湿地保护法是推进新时代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全面贯彻实施湿地保护法,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2022年10月,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规划明确了我国湿地保护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湿地保护规划的实施,有助于实现我国湿地保护中长期目标、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提高湿地生态功能。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也在2022年展开。国家林草局的统计显示,2022年,组织专家核对27个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5.54亿元,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重大工程13个。落实2022年中央财政20亿元,指导各地实施多个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生态保护补偿项目。国家林草局还联合5个部门印发了《重要湿地修复方案编制指南》。同时,推进标准编制,规范湿地修复技术。

  2022年8月,国家林草局印发了《国家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国家重要湿地申报条件、发布程序等。起草形成了《国家重要湿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导各地发布34处省级重要湿地,截至目前,全国共有省级重要湿地1027处。

  湿地保护监管水平在2022年也得到了着力提升。据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林草局组织开展2022年度全国国际及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疑似问题卫星图片判读全覆盖,部署并督导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对疑似问题点位开展核查。将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纳入本年度林长制考核范围,细化林长制湿地考核评分标准,组织开展林长制湿地有关内容考核。

  同时,持续强化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前置审核,对本年度已申请验收的93处国家湿地公园开展卫星图片判读,将整改情况作为是否通过验收的重要依据。2022年通过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61处。

  中国湿地保护成就耀眼

  看得见的变化印证了中国政府保护和修复湿地的成效——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展示了“海岸卫士”和“消浪先锋”的神奇力量。

  国家湿地公园已增至903处,为社会公众持续不断地提供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福祉,同时实现了“两山论”的有机转换。

  候鸟迁飞季,翩跹生灵驻足美丽湿地,见证着我国湿地保护持续发力的成果……

  种种这些,也成就了我国能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的底气。2022年11月5日至13日,主题为“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举办。共有142个缔约方和有关国际组织的950多名代表参会。大会形成了《武汉宣言》《2025—2030年全球湿地保护战略框架》、在中国深圳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等标志性成果。

  “《武汉宣言》是各方促进湿地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共同意愿和行动的汇聚,体现了中方负责任大国担当和对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引领。”张明祥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宣言提到了湿地立法和执法。“法治保障是中国最重要的湿地保护探索之一,这次写入宣言,是结合中国湿地保护的实践经验,给其他缔约方提供了有益借鉴,也是以往宣言里没有出现过的。”

  在这次大会上,中国履约30年以来在湿地保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截至目前,中国湿地面积达5635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出台了湿地保护法,把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已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

  而作为个人,也不应置身事外。张明祥说,个人首先要认识到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从自己的身边点滴做起,比如做到不造成环境污染、水污染和湿地破坏,不惊扰水鸟的栖息生存等。(法治日报)

(作者: 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本站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有侵权违规信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