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基层代表走上首场“代表通道”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3月5日,8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亮相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
率先出场的代表有3名,分别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邮区中心邮件接发员柴闪闪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森林草原防火站站长陈良代表和中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某保障队副队长王方代表。
“我叫柴闪闪,闪闪发光的闪,是一名85后的农民工代表。”柴闪闪的开场白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他的名字。17年前,柴闪闪从湖北农村走进上海邮政,在火车站站台上装卸邮包就是他每天的工作。如今,他不仅成长为一名新时代的技术工,更是用奋斗的青春把自己的人生照耀得闪闪发光。当代表这些年来,柴闪闪曾提出过“大力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的建议。在去年,他把外卖员、快递员的心声带到了人代会现场。今年,他又带来了一份关于规范外包类灵活用工的建议。柴闪闪希望通过自己的履职,反映基层劳动者们的所思所想所盼,让大家共同获得闪闪发光的人生。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森林草原工作者,从业30年来,陈良早就把保护森林和草原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之中。今天,他分享了跟同事们一起守护林海和草原的故事。“这些年,内蒙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拿大兴安岭林区来讲,森林草原覆盖率越来越好,多年不见的野生动植物也出现了,别说狍子、野鹿、杜鹃,有时还能碰见黑熊。”陈良说,生态环境好了,群众搞起了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绿色农畜产品。产品好了,价格也高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冬奥会开幕式上,三军仪仗队战士闫振面对国旗流下热泪,内心倾注了对祖国深沉而炽热的爱,饱含对国家强大与民族复兴的骄傲与自豪。这只是无数平凡中国军人的缩影。作为基层一线的带兵人,王方讲述了强军兴军征程上那些信念如山、意志如铁的故事。他们中,有一干就是40年的中部战区直属保障队工程师王西安,临近退休工作干劲儿丝毫不减;在抗洪抢险救灾任务中,入伍不到一年的列兵李江帆第一个跳进齐胸的洪水中抱起一名2岁的婴儿;卫国戍边英雄、革命烈士陈祥榕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写在头盔上,用年仅18岁的生命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正是在这些平凡人身上,蕴含着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精神密码’。”王方说。
紧随其后走上“代表通道”的,是北京市建筑设计院、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农民作家马慧娟代表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吹麻滩小学校长董彩云代表。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吴晨,是一名建筑师、规划师。不久前,冬奥会的顺利举办让北京再次惊艳了世界,京西首钢园区也成为点燃北京高光时刻的焦点之一。吴晨与众多首钢园区建设者、建筑师和规划师一道,共同完成了首钢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经过长达十年的伴随式设计,今天的首钢尽显“钢铁本色”,向世界展示了山、水、工业原址和城市活力美美与共的生动图景,真正成为“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马慧娟来自全国最大的易地移民集中安置区宁夏红寺堡,这里也是电视剧《山海情》闽宁协作模式的扩大版。马慧娟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因为家庭贫困16岁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20岁时,依靠移民搬迁政策契机,她和乡亲们走出了大山来到红寺堡。党中央把红寺堡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移民集中安置地,这项伟大工程也被称为新时代的红旗渠。在红寺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共产党好,黄河水甜”。“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移民区23万名群众对党中央的感恩之情。我们正在党中央的带领下,用自己的双手展现着新的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力量。”马慧娟说。
董彩云扎根农村教书育人,奉献了自己30多年的青春。她今天和大家分享了与一个听力残疾孩子之间的故事。在她的帮助下,这个已经错过了最佳入学年龄的十几岁孩子走进校园改变了人生。虽然没有上大学,但是一身朝气,一脸阳光,不仅可以自食其力,还能服务于社会。如今,董彩云的家乡有了设施齐全的特殊教育学校,那里的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
“教育的意义在于点燃爱、守护爱、播撒爱,以爱育爱,让世界充满爱,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董彩云说。
最后亮相“代表通道”的,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自来水公司职工夏吾卓玛代表和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有色金属焊接班班长姜涛代表。
夏吾卓玛是自来水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职责就是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水。“我的老家黄南藏族自治州全境属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作为源头人、护塔人,我们不仅自己要用上好水,还要保证中下游的人也能用上好水。”夏吾卓玛说,这些年,当地采取了禁牧封育、湿地保护、植树造林等一系列举措,同时还通过无人机、水质传感器等科技手段进行数据巡河。“我们要坚决扛起源头责任,更好地保护好生态,让‘三江之源’源清流洁,让‘中华水塔’坚固充沛,让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滋润甘甜。”夏吾卓玛说。
姜涛是一名电焊工,他参与焊接的产品,遍布航空航天各领域。2015年9月,长征六号成功将20颗卫星送上了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一箭多星”的纪录,而这套起竖发射系统从零件到主体的焊接正是由姜涛和团队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姜涛同时也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先后培养了300多名优秀的焊接技能人员,他们很多人成长为全国和省市级的技术能手以及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和技术的传承,我们的航天事业后继有人。
本报北京3月5日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本站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有侵权违规信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