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障碍:现在与未来——《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七周年综述
在一个法制的国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所固定的文字,代表的就是一个国家的意志,国家的行为,国家的裁定和承诺。
七年了。
七年来,让我们回眸聚焦仅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实施进入第七年前后发生的几件事情——
一种情怀。早在2012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那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广东工业设计城幸福生活体验馆介绍时,就对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表示极大关注;近年来发表有关重要讲话时也特别强调要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年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这是从党和政府最高层面体现出的一种人民情怀。
一次会议。2018年10月14日,在全国无障碍建设专家委员会指导下,由中国残联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办公室主办,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全国无障碍机构第一次联席会议暨2018融合发展圆桌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高校机构、科研机构、协会组织、文化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参会,共商无障碍事业的发展规划,引发社会广泛的反响与关注,对推进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无障碍事业发展、扩大国际交流和正向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会议倡导“共商共推、共融共享、共赢共行”理念,旨在加强各高校、各无障碍机构间的融合发展。会议发表的《通用无障碍发展北京宣言》用充满特殊风格的语言宣告:“在不同层面、不同区域、不同环节提升通用无障碍的水平,需要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在内的多方利益主体的充分参与与合作,确保在行动过程中,有充分的立法保障,有对行动主体的适当赋能,及时的监督、检查、评估与权衡……我们在遵守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前提下,应当加强合作和交流,分享知识和经验,突破行业、领域等带来的壁垒,因为通用无障碍是所有人的福祉,所以需要所有人的积极投入。”这是我们自信地面向世界公布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中国声音,其意义深远绵长。
一个奖项。还是在这个全国无障碍机构第一次圆桌会议上,特设了一个“无障·爱卓越奖”的颁奖环节,由福建自强助残助学基金会向马国馨、周文麟、吕小泉、祝长康四位在无障碍领域取得特殊贡献的专家授奖,向中国无障碍的先行者致敬。让我们记住这几位名字,一个个也许在普通民众中并不知名的名字,却正是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领跑者和贡献者。
撷取这三个历史长河中的崭新浪花,实际上却可以展开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宏阔背景、壮丽现实和灿烂未来。用短短的七年时间,中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应该说是获得了法治的保障与跨越性的前行。
顶层设计,法制建设——
每年3月,在中国最重要的“两会”期间,有更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开始关注涉及残疾人的相关内容,有更多的代表和委员提出建议和提案,其中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内容。这些建议和提案部分已经落地实施,部分正由相关部委进行积极答复与高效推进。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7处提到残疾人,对残疾人两项补贴、无障碍设施建设、残疾人教育、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和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李克强总理特别指出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先进的治国理念。
与此同时,仅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实施这几年,中国政府各部门纷纷出台了各种政策标准,统筹规范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国家行为:住房城乡建设部修订《无障碍设计规范》、制定《无障碍及适老建筑产品技术要求》国家标准;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服务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我国交通运输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措施;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制定下发《关于开展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建成150-300个无障碍环境市县,30个以上无障碍环境示范村镇;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移动终端无障碍技术要求》、《信息技术-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行业标准;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铁路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服务的通知》,中国民航局制定《残疾人航空运输评定》标准……
而且,这些国家部委并非只是出台政策法规,他们更有实际行动。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为例:他们在新建高速、城际铁路和普速铁路较大的客运站均采用高站台和无障碍设施,设置了供残疾旅客使用的专用售票处、候车室(区)、低位公用电话、轮椅、盲道,以及无障碍通道、电梯、厕所(厕位)等服务设施,满足行动障碍旅客购票、候车、进站、出站、行包托取的需求,同时做好铁路客站无障碍流线与市政交通无障碍设施连续、完整衔接。新造的动车组列车都设置了无障碍厕所、轮椅专用席位等服务设施。对既有较大车站和部分普通旅客列车,通过改造也配备了无障碍设备。2012年开始每趟普通旅客列车都预留一定数量的残疾人旅客专用票,且基本都设置在车厢中部,靠近餐车、卫生间和打水间,方便残疾旅客出行。中国铁路总公司还以残疾旅客运输作为重点,认真执行残疾旅客运输优惠政策。因伤致残军人和因公致残警察可享受半价车票,残疾人乘火车时可免费携带代步的折叠式轮椅。把残疾旅客作为重点旅客对待,实行亲情服务、贴心服务,做到“三知三有”,即:知座席、知到站、知困难,有登记、有服务、有交接。扩大旅客售票方式工作,积极推广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电子客票、银行卡购票、自动售检票等方式,最大限度方便广大旅客特别是残疾人旅客。
当一个国家在行动时,将形成何等的伟力!
战略谋划,高端筑台——
一个国家的行动,需要战略的谋划,需要深远的布局,需要构筑起一个高屋建瓴的平台。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同中央党校、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顶级学府、知名高校,就构筑起了这样一个无障碍研究高端智能平台。继同济大学无障碍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相继成立无障碍研究机构之后,北京大学无障爱基金管委会、北京服装学院无障碍服装研究中心、天津大学无障碍通用设计中心、福建师大无障碍研究中心又组成了高校无障碍机构,促进各高校发挥人才和专业优势开展无障碍方面的专项研究。如,中国人大的残疾人政策法规研究专长、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的设计专长,天津大学无障碍中心的色彩和标识方面的专长等,促进了高校间的互相交流,相互协作开展研究。在无障碍法律法规建设、无障碍公共产品开发应用、城市无障碍设计与规划、无障碍人文、无障碍工程建设、人工智能等方面互通有无,相互配合,献计献策,协同发展。
同时,中国中建设计集团、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北京市规自委、北京市铁路局等规划设计和运营、应用等单位相继组建无障碍研究高端团队,从高端设计到基层实践,形成体系,构建梯队,合力推广。这个高端智能平台的触角还伸向国际,2018年10月,支持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合作举办首届无障爱融合教育国际论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英美等国融合教育专家建立合作,助推残疾人教育,共享人类文明成果。
2019年7月28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七周年前夕,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库也在上海正式亮相。
高屋建瓴方能胸怀天下,惠及大众。
抓住重点,攻坚克难——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作的重点是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其中的难点正是中国农村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及其家庭。
中国残联对这一局面有清醒认识,瞄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将“逐步推进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其中,为进一步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提供了保障。
解决贫困先解决障碍。
2018年7月,中国残联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召开全国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现场会,总结推广河南等地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脱贫攻坚大局的经验做法,要求各地推进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纳入党和政府工作大局,通过纳入脱贫攻坚、纳入危房改造、纳入易地搬迁扶贫、争取地方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种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扩大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为残疾人实现小康奠定基础。
2018年11月,中国残联又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召开部分省区市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推进会,加强交流,实地调研,指导河北、黑龙江、吉林等工作任务重的省区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同时,仅在2018年,中央财政下拨中央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补助资金1.65亿元,有力带动了地方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据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数据显示,全年共为115.8万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其中包括23.86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率由9%上升到22.5%。无障碍环境建设由公共设施向残疾人家庭延伸,从2015年开始全国有297万残疾人家居环境得到无障碍改造。
为推动这一工作落到实处,中国残联还建立了走访机制。规定工作人员到地方调研必走访深入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了解无障碍改造情况,解决无障碍改造问题。中国残联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制定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相关标准,规范改造内容和效果,切实加强对地方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的督导,定期通报地方工作开展和进展情况,争取地方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为残疾人实现小康奠定物质基础。
而在各地方残联,更是大抓落实,而且百花齐放。
——河南。把“扶贫助残行动”列入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六大行动”,成立了由省政府副省长任指挥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残联理事长任副指挥长,省民政、财政、教育、住建、残联等十几个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河南省扶贫助残行动指挥部,对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统一指挥、协调行动,强力推动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相关工作,也为河南省持续做好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此外,河南省加大资金投入,2016年-2018年,中央彩票公益金投入改造资金5215.6万元,同时投入资金2690万元,市、县投入资金18466.43万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实施方案,市、县整合资金用于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大幅提升的市县资金的投入。2018年的投入是之前6年总和的4倍。2016年-2018年,全省共完成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9.3828万户,其中,2018年完成改造7.9356万户,完成的改造户数是前6年总和的3.7倍。
——辽宁。2016年以来,省残联以继续组织实施省政府民心工程——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依托,以“亮点更亮,实事更实”为要求,扎实推进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通过为残疾人家庭平整地面、拓宽房门、新建户外坡道,让残疾人实现了走出家门沐浴阳光;通过人性化改造卫生间,让残疾人实现了自主如厕;通过安装淋浴器,让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洗澡;通过降低灶台,让全家人吃上了残疾人亲手烹制的菜肴。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残疾类别、等级、改造需求及居住环境,按照“一户一策”原则确定改造内容并实施改造,从满足广大残疾人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个性化需求出发,一户一户走,一户一户看,一户一户研究、推敲改造方案,通过为残疾人家庭平整地面及坡化、低位灶台、房门改造、座便器改造、安装卫生间热水器、扶手、抓杆和浴凳等改造,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打造成了 “高级量身定制”,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残疾人需求。
工程的深入实施,为残疾人更好地参与生活创造了条件,切实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已深入民心、深得民意、深受民爱,真正成为了全省改善残疾人民生的特色举措、品牌项目、亮点工程。
——浙江。加强政策保障,省残联协调省财政厅、省建设厅印发《浙江省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实现“十三五”期间为全省5万户城乡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的工作目标,平均每户补助标准为6000元,上级补助资金和配套资金统筹使用,进一步扩大了项目内容,强化了资金保障,规范了实施程序。同时在工作中强化绩效考核,省残联每年将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纳入省市政府残疾人工作重点任务责任书内容,实现季报进度考核,开展绩效评估。各地也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提高项目执行力和影响力。2017省政府办公厅民生项目督查通报中指出:全省残联系统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精准到位,残疾人获得感强、受益度高,得到了残疾人和护理人员的交口称赞。
——北京。2006年,北京市残联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十多年来,先后为12万名残疾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创造了自主、方便、安全的居家生活环境。2018年12月北京市残联、民政局、财政局、老龄办共同印发《北京市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率先出台普惠性居家改造政策,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运用“互联网+残疾人服务”理念,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让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服务更加精准、更加及时、更加满足需求。所谓“互联网+”思维,即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动服务管理流程优化再造。围绕“需求采集-评估设计-安装施工-监督评价”为核心的服务管理流程,提出包括需求采集、服务咨询、改造申请、评估设计、产品选配、安装施工、使用指导、资金补贴、质量维保、效果评价、监督管理等11项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服务和管理内容。会同市民政局建立北京市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服务平台,开发APP手机客户端,残疾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利用手机或电脑登录服务平台,服务申请、评估、审批、购买等都在平台上实现“一键式”服务,既尊重残疾人自主选择权,又减少纸质申请材料,简化和加快审批流程。将改造前入户评估设计作为必经程序。由评估设计验收机构专业人员上门入户评估,按照申请人残疾类别相对应的《居家改造项目目录》规定的项目,根据残疾人的残疾情况和家庭环境,为残疾人设计一套适合残疾人本人特点的改造方案,避免了“一刀切”、模式化。针对部分残疾人及亲友不了解自身实际需求问题,积极调动残疾人无障碍监督员和残疾人社会组织参与评估设计,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表达自身需求。在推进残疾人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过程中,始终把残疾人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不仅残疾人自主提出申请、参加评估设计,还赋予残疾人对评估设计验收、产品和施工等机构评价的权利,将残疾人的评价结果应用于相关机构的线上排序,进一步突出残疾人在服务中的主体作用。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说。
创新机制,服务国家——
中国残联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政策制度落地,打破系统内各部门工作职能分散以及对外联系协调受限,以多元、整体、立体化推进无障碍工作机制的改革。
借助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平台载体和撬动作用,对内整合资源、对外统筹效能,创造将无障碍环境建设融入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系的特殊价值;提高各成员单位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意义的认识,明确分工责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聚合部委优势资源、嫁接高校科研行业组织智力支撑,形成工作合力。目标是建成连接国家相关职能部委的重要平台和特色智库。
积极发挥引领、整合、协调、督促的实效作用,在涉及国家形象的无障碍大事上积极牵头,组织力量,深入督办;在局部无障碍专项细节上注重引领,讲求实效,推进落地,初步形成各成员单位的合作机制,取得了诸多实绩。
——雄安新区。联合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中建设计集团等单位参与《雄安新区无障碍环境规划导则》的编写;多次组织专家深入雄安市民中心进行无障碍通用设计指导,打造雄安无障碍样板;组织召开雄安新区信息无障碍研讨会及圆桌会议;参与雄安新区城市家具无障碍精品馆建设,组织国内专家进行研讨,提供智力支持,提供策划和脚本等。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积极与北京建筑研究院首都新机场设计团队多次对接,组织国家级无障碍专家多次实地考察论证,对首都新机场无障碍设计施工进行全方位指导,创新突破,打造新机场无障碍卫生间,为其后待建的100多个无障碍卫生间树立样板,达到高标一步到位,为国家建设节省人力财力,为国家重点工程保驾护航。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配合北京建筑研究院编制《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推进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无障碍建设,积极与北京冬奥组委对接,开展前期无障碍意识普及、无障碍设计人员培养及无障碍监督评审队伍建设等工作。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相关团队到北京市延庆区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和八达岭长城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调研,实地考察北京世园会园区道路、主体工程等无障碍规划、设计建设和八达岭长城无障碍设施使用及环境改造情况。为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无障碍设施提升优化倾注心力。
——上海迪士尼乐园。与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达成共识,探索在教育和创新领域推进中国内地的无障碍包容性建设;推进迪士尼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发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样板效用,宣传倡导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实践,提升全民意识、发展教育和实践,推进对残障人士以及所有人的尊重和平等。
——首都机场T3航站楼卫生间改造。关注首都机场T3航站楼无障碍卫生间改造项目,组织多位专家现场勘察,对无障碍标准及工程质量进行督导。
——北京环球影城。关注北京市环城影城无障碍环境建设,组织相关单位与人员进行无障碍体验与论证。
——信息无障碍。仅在2018年,推进了如下与信息无障碍相关的工作:3月,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CAPA)打造的信息无障碍行业年度大会“中国科技无障碍发展大会”举办;5月,《导盲犬》国家标准发布;9月,雄安新区信息无障碍研讨会召开;10月10日,第十三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举行,上百位科研机构、数字机构、盲人服务机构、有关部委、行业组织、教学单位、新闻媒体、残疾人代表以及美国、以色列等国家代表参加会议。该论坛一直致力于探讨如何让具有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机能、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平等、便捷、无障碍地获取和使用信息。本届论坛以“技术、标准助力信息无障碍”为主题,围绕信息无障碍与视障服务、信息无障碍技术再创新和信息无障碍推动特殊教育等方面展开交流研讨。
——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参与“最美乡村”建设,参与“乡村振兴”高端研讨会;支持“特色康养小镇”建设,组织专家对“特色康养小镇”进行论证和前期导引。
——推进校园无障碍建设。组织召开清华大学紫荆公寓无障碍卫生间改造现场会;与西湖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签订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备忘……
应运而生,应的正是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的大时运、大气运、大命运。
更新观念,拓展视野——
从历史的角度,“残疾”本身就是一个演变中的概念,“无障碍”的内涵和外延也是伴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在中国,从“残废”到“残疾”的一字之差,更有着革命性、颠覆性的意味。
2006年,联合国通过的《残疾人权利公约》也算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残疾人权利公约》认为残障是伤残者和阻碍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的各种态度和环境障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将残疾观从原来的“个体残缺”、“医疗模式”的认识提升到残障的“社会缺失”和“社会模式”,整个社会通过消除知识、信息和环境的障碍,使残疾人可以平等自主地参与社会事务、工作和生活,实现个人价值。在形成上述共识的过程中,全球范围内关于无障碍发展理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近些年出现了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包容性设计(Inclusive Design)、为所有人的设计(Design for All、正常化(Normalization)、有利环境(Enabling Environment)、共生社会等概念[ 以上概念的英文与译文均转引自邵磊等着《无障碍与校园环境》一书,特此说明。],平等、参与、共享逐渐成为国际共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不断通过立法手段强化残障人士各种权利和利益的保障,在我国也都写入了宪法之中。
自“无障碍环境建设”这一观念的确立,“无障碍”已经从残疾人专用品发展到通用设计全员使用,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内容已由单纯的物质环境建设过渡到全方位的社会环境建设,从有形的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建筑、信息发展到无形的制度、行为习惯、社会心理、公共意识。
新时代,带来社会无障碍意识的根本转变。如今人们说到的“无障碍”早已不是残障群体的“专利”,而成为全社会所有人共享的“普惠”。以通用、包容为原则,为所有人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社会环境这已成为社会共识,无障碍环境已从单纯物理层面的无障碍,向科技、信息、社会、人文等全方位发展。
前文提到的“全国无障碍机构第一次圆桌会议”,其发表的《通用无障碍建设北京宣言》,强调的就是“通用”这一概念。而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无障碍机构第二次圆桌会议”更将这一概念具体推及到“人”:无障碍环境的使用者和建设者。
2019年3月27日,“全国无障碍机构第二次圆桌会议”暨“2019人文设计· 融合教育·共享发展”会议在天津大学召开,共有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团体的数十家单位参加了会议。本届会议以“人文设计·融合教育·共享发展”为主题,来自天津大学无障碍通用设计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等20家全国无障碍机构联合向社会公开发出了《无障碍发展天津倡约》。倡约特别指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宣传无障碍理念,普及无障碍知识,彰显无障碍情怀,培育自觉意识和自愿行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新时代赋予建筑师和规划师的重要命题之一,是检验规划师和建筑师社会价值和公益美德的加油器和试金石。倡约号召全国的建筑师和规划师要用心用情,率先垂范,坚决把好无障碍规划设计先行关,满足广泛需求;要坚持无障碍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信守准则,以更加人性化的创意、更高水准的设计质量,促进无障碍设计环境整体优化。以全国无障碍机构为平台载体,释放智慧能量,营造人文环境,造福社会大众。
归根结底,以人为本,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源头与终极皆在于此,而新时代无障碍环境建设莫不如是。
营造氛围,培养人才——
既然是以人为本,就要服务于人且造福于人,就要让更多的人知晓、关心,让更多的人聚集、参与,让更多的人投身这个事业,也让更多的人延续这个事业。
无障碍环境建设终究事关每一个人的福祉,人人有份亦人人有责。而更重要的,这还是一个长长久久的事业,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热情,更需要持续不断地造就源源不绝的可用人才。七年来,我们为此付出了极大努力。
——出版国家无障碍战略研究与应用丛书。联合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组织国内各方面的无障碍专家,以民生需求为视角,以国家战略为高度,与辽宁人民出版社合作编撰出版我国第一部《国家无障碍战略研究与应用丛书(十部)》,该项目得到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并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可谓“双料”佳作,实属难得。
——启动《中国无障碍发展报告》项目。委托中国人民大学杨立雄教授组建团队,开展项目合作实施,正式首发。
——启动汇编专业无障碍图集。在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公寓召开校园无障碍卫生间改造现场会,总结校园无障碍改造经验,打造示范样板,汇编专业图集,为全面铺开打下基础。
——设立北京大学“无障碍人文基金”。支持福建自强助学助残基金会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设立“无障碍人文基金”,这项基金成功使用的一个案例是: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办了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出的北大1200名新生入学“心”教育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新生深受感染。
——创办全国首届无障碍通用设计研修营。研修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参与社会实践,开展无障碍考察体验活动,仅在北京就完成无障碍家庭改造入户调查150户,无障碍商圈、无障碍停车场调研, 汇编《北京商场无障碍手册》、开发验收督导专业技术软件等,参与研修的人员在理论和实践上双获丰收。
——举办无障碍文化传播大讲堂。充分调动中国残联及全国无障碍专家委员会资源优势,以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机会、运用多种平台,组织开展了无障碍文化传播大讲堂,仅在2018年就举办各种类型大讲堂共15期,聘请全国无障碍专家进行授课45人/次。
——与国家重点项目对接输送无障碍人才。推荐研修营优秀营员参与国家重点项目无障碍监评工作,为2019北京世园会、2022北京冬奥会组委会推荐无障碍专业人才,采用公平竞争上岗原则组织实践。
——成立福建自强育才无障爱(北京)文化中心。与福建省自强助残助学基金会合作,探讨融合教育模式下的无障碍人才培养之路。
——培训残疾人无障碍督导员逐步建立体验评审督导改造机制。2019年3月全国“两会”之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行业无障碍专项评审审查认证认可机制》,避免无障碍设施的缺位、形同虚设或是先建后拆。其中的关键是建立一直强有力、高效率的无障碍督导员队伍,通过他们持之以恒的努力,确保所有已建、在建和待建的无障碍设施无而有建、建而有用、用而有效。
实际上,中国残联已经未雨绸缪,创办全国首届无障碍通用设计研修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面对我国现阶段无障碍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培养无障碍督导人员,发挥调动残疾人群体无障碍督导骨干的作用,提升促进督导水平。
中国残联已经在研究制定加强残疾人无障碍督导员队伍建设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建立残疾人无障碍监督员队伍,建立与当地住建、城管等部门沟通协调机制,逐级加强培训,使督导员掌握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法规政策标准规范知识,提高督导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使用“随手拍”手持终端等信息督导手段,逐步建立督导改造制度,促进参与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
通过高端智能无障碍平台及队伍建设,调动了社会力量有效参与,打造了一支由高校研究、名企担当、相关部门推进的高水平、超一流的无障碍专兼队伍,为全方位、多样化、高水平开展和探索无障碍环境发展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七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全方位、广覆盖、多元立体的无障碍环境体系建设正伴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走向完善。当今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正朝着全方位、广参与、抓源头、促流程、保落地全面推进。
近年来,中国残联以改革为突破口,对内整合资源、对外统筹效能,会同职能部门,工作形成整体化、多元化、立体化的发展态势。如今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正从保障“基本需求”走向保障“深度权益”,从关注“居家生活”到关注“社区服务”,从“重建轻管”到“建管并重”,推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让残疾人兄弟姐妹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说: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为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一切需要它的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无障碍不仅仅是一个台阶、一条盲道,而应该是一项充满人性关怀的工作。无障碍设施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情怀。
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任重而道远。
要推进无障碍相关导则和行业标准制定。配合2019北京世园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通过建设高标准的、无障碍的和包容性的无障碍环境,形成一套具有“基准”意义、系统性的无障碍标准,全面推进行业标准制定,全面提升我国无障碍公共服务水平,树立中国人文形象。
要推广无障碍实践成果。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成果斐然,花开为果,果落为实,关键是让所有人都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比如,要与中国盲人协会合作,做好“导盲犬国标与银行业行标”宣传贯彻工作;与中国聋人协会合作,做好“字幕工程”等信息无障碍推广工作;与中国肢残人协会合作,做好无障碍工业厂房与畅行畅通推广工作;首次嫁接与中国智力残疾人亲友会、中国精神残疾人亲友会合作,开展“心灵无障碍,温暖家庭行”项目。另外,还要与各协会合作共同探讨残疾人无障碍养老体系和无障碍养老模式的探索。
要传播“无碍爱”文化。以“无障爱”文化为范例,开展“无障爱”公益品牌推广工作,树立标杆,以点带面,绽放影响力,扩大知名度。从“无障碍”到“无障爱”,又是一字之差,却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无尽的人文情怀。
要……要……要……
要古往今来,要星辰大海,要崭新时代,要无所障碍,要有爱无碍!
或者,要的,就是今天和明天,要的就要给未来一个问心无愧的交待…… (欧阳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本站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有侵权违规信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