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儿童感染致命“食脑虫”,关注早期症状或可治愈
“之所以叫做‘食脑虫’,是因为它会侵袭大脑,快速地造成大面积的脑组织细胞坏死,致死率很高。”6月28日,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邹洋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除了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还有一种福氏耐格里阿米巴,这两种都是原虫,均被称作‘食脑虫’,后者发病更凶险,死亡率更高。”
根据上述6岁患儿的家长描述,孩子是从海边游玩后感染。邹洋表示,根据目前对于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的研究,其无法在海水环境中生存。“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多生活在土壤中,农村环境感染风险较高,该名患儿的感染源头目前不好确认。”
除此之外,邹洋还表示在经过含氯消毒的公共游泳池,不会有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的存在。“根据对过往病例的研究,一些患者感染的情况是接触了被原虫污染的泥土或者在被污染的水源游泳等感染的。原虫可能通过皮肤而感染,也可能是在游泳时呛水等情况下被吸入鼻腔、肺部等部位造成感染。”
6月26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卫健委会同县教体、市监等部门执法人员对全县游泳场馆卫生状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巢志斌图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感染在临床上非常少见,我在过去的临床经历中也只碰见过一例。”一位三甲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透露,此类感染在临床上尚未建立明确的治疗方案。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性脑炎几乎可以发生于所有年龄段的患者,患病年龄从4个月至91岁分散不均,并未表现出极端的年龄特异性。①邹洋表示:“感染人群中15岁以下儿童确实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可能与儿童的玩乐过程中更多接触泥土、被污染的水源等有关。”
据2020年的一篇文献资料显示,截至文献发表前,我国共记录了28名感染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患者。其中,28名患者均呈现皮肤症状,16例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脑部感染②。
邹洋指出:“从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感染的发病病程上来看,几乎所有的文献都表明感染的最初表现是局部的皮损症状。”上述文献资料中同样显示,累及皮肤的患者通常表现为无溃疡的无症状斑块,直径可能是一到几厘米,颜色为略带紫色的红色,最常见的位置是鼻子上方,膝盖、大腿、胸部和肘部。“由于这种皮损不痛不痒,因此没有引发部分患者的重视,逐步才会发展为脑炎。如果能够在皮损阶段就进行诊断,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感染基本可以治愈。”邹洋说。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本站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有侵权违规信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