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的五大疑团如下:
- 哪幅是张择端的原作:
- 《清明上河图》历代的 “山寨版” 众多。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元代宫廷里的装裱师傅以仿本偷梁换柱。到了明代,民间对这幅名作揣测摹仿的更多。后来乾隆皇帝曾得到过与原作接近的仿品,之后还组织画家进行临摹创新,形成了 “清院本”。而故宫博物院藏本的《清明上河图》被专家们认定为张择端原作,但这一认定也存在诸多争议,对于如何准确鉴别真迹以及真迹在流传过程中是否经过修改等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焦点。
- 图中所画是春天还是秋天:
- 从画面来看,存在诸多矛盾之处。一种观点认为是初春,理由包括与清明相联系、进城的轿子上插有花与《东京梦华录》中清明郊外归来的记载相符、有卖祭品的店以及部分树木呈现早春之态等;另一种观点主张是秋景,理由有画卷右首有驮负木炭的驴子(临近冬天才准备烤火用的木炭)、酒肆多处酒旗写着 “新酒”(与《东京梦华录》中中秋节前卖新酒的记载对应)、画面中有卖西瓜的等;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画中既有春景也有秋景,是因为张择端创作时间历经数年,开始画的是春天,后来画到了秋天,且北宋末年气候存在暖冷波动,也能解释这种矛盾。
- 宋徽宗题名《清明上河图》是什么意思:
- “清明” 的含义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宋徽宗将自己治下的汴京比作东汉光武帝年间的 “清明之世”,是一种对太平盛世的自我表扬,同时也与景物描写的清明时节有一语双关的效果。对于 “上河” 的理解,有人认为 “上” 是方位词,因汴河在地图上居北,处上位,所以称 “上河”,这幅画描绘的是清明盛世中汴河一段的景色。
- 现存的张择端原作是否完整:
- 画卷后明代李东阳的跋文中提到 “图高不满尺,长二丈有奇”,还说卷首有徽宗的题字及双龙小印,但现在前段已失。许多专家据此推测《清明上河图》后面还有一段,一直画到皇城以内的金明池,因为明代以来许多仿品确实如此。然而,也有人认为这幅画是完整的,理由包括 “长二丈有奇” 是指整个卷轴(前面已失的徽宗题字部分加卷后跋文符合这一尺寸)、卷后跋文中无一处提到金明池等宫中景色、从画面结构分析画作有明显的节奏且可以相对独立成三个部分等。
- 这幅画画的是汴京城的哪一段:
- 有专家拿当年的开封地图核对,发现找不到画上的这一段。还有的研究者绘出平面图,把它接到汴京外城的东南角,为汴京城开了一个 “东便门”。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作者是选取了开封东南的几个观察点,把几个片段剪辑在一起后进行艺术加工;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可能是画家凭借想象创作的繁华景象,不一定完全对应现实中的某个具体地段。
(作者: 素材达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本站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有侵权违规信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