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艺写进人民心坎里
蔚蓝的天空下,微风吹拂碧绿的草原,浑厚的马头琴琴声,在大地上轻轻回荡。
扎那已数不清这是多少场演出了。这个夏天,他带着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频繁穿梭在草原上,看到牧民就停,摆上乐器就演。群舞、独唱、长调、呼麦,每个队员都有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节目纷呈,牧民们直看得合不拢嘴。
把文艺深扎在广阔的大地上、写进人民的心坎里,这是乌兰牧骑的使命。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嘱托他们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初心不改,脚步不停。乌兰牧骑带着嘱托,迎风雪、冒寒暑,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坚持把欢歌笑语撒向草原各个角落。“我们每年100场的演出中,绝大部分都是在农牧村基层,不管观众人多人少,都投入百分之百的感情和心力。”扎那说。
这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念兹在兹,多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就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谆谆教诲,语重心长。把舞台搭在田间地头,把书桌摆到大地山川,把镜头对准人间烟火,把屏幕聚焦百姓冷暖,已成为新时代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共识和行动自觉。
蒲剧演员景雪变一直记着这个场景:有次下乡演出,一位70岁的老汉骑车载着90岁的老母亲,从几十里外赶来看戏。那位老母亲跟她说:“再看一场你的戏,我这辈子就再也没有遗憾了。”
无边的黑夜里,母子俩离去的背影,深深震撼着她。“尽管我早已过了退休年龄,尽管已经演了50多年,可为了不让热情的观众失望,我依然坚守在蒲剧的舞台上。村口的戏台、农家小院都是我们的舞台。一些小山村人口较少,只有几户人家,有时遇上停电,我们就举着火把演,打着手电筒演。”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
今年四月,2021年度“中国好书”揭晓,小说《太阳转身》榜上有名。这本小说以一位铁血警探为主角,以一种跨越千里的绑架悬案为缘起,以一个古老山寨的现代之旅为线索,生动讴歌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
作者范稳在边境采风时,走访了十几个村庄,那些投身脱贫攻坚的人,身上散发出来的优秀品质和英雄气概,深深感染着他,激发他的写作欲望。
“一个作家应该是一个渴望生活的人,渴望进入大时代的大生活中,而不是局限于自己圈子里的小生活。我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完成命运转身的人感到欣慰。作为一名作家,有责任和义务积极投身于人民奋斗的巨大洪流,并为之作出见证。”范稳说得很笃定。
树高千尺,源自根深。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的土壤里,新时代的文艺之树必将枝繁叶茂、亭亭如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本站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有侵权违规信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