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如何“脱虚向实” 专家建言以学术研究引领市场
中新网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 应妮)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数字艺术如何“脱虚向实”,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与文化产业?一场名为“数字艺术:数字的世界,文化的江山”的主题论坛日前在江苏南京举行,多位学界、业界专家齐聚论道,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数字艺术发展建言献策。
数字艺术要走进大众文化生活,博物馆显然不失为一座不容忽视的“高地”。
本次论坛活动中,南京大学博物馆兼图书馆副馆长史梅针对这一聚焦,做了“数字技术助力传统文化‘活’起来”的主题发言。其中介绍了南京大学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实践和努力,以及结合数字技术,推进馆藏作品数字化、藏品化发展的计划,并且肯定了数字技术在文物收藏、保护和展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她表示,作为元宇宙时代探索阶段的数字藏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衷心希望这一新生事物能够健康地根植中国大地,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成为数字时代中国艺术与文化的创新标杆,助力中华文化全景呈现、全民共享。”
尽管数字艺术热起来,但其中仍有不少概念待厘清。因而研究与市场实践“双管齐下”的现状与成果备受业界关注。
唯一艺术数字艺术研究院院长、唯艺拍卖总经理季逸周介绍,今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指导下,该研究院联合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敦鸿资产等机构,共同完成了《视界无界:2022年全球数字艺术市场研究报告》的编写;在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支持下,本书即将付梓出版。对于数字艺术这一新兴事物而言,现阶段尤其应当重视学术力量的保障与增强。除此之外,该研究院还与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生态设计领域)、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江苏)等部门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致力打造数字艺术研究、推广及市场探索的专业权威。
“研究院主要负责数字艺术学术研究、对艺术家创作提供指导和支持,并且负责唯一艺术平台版权艺术品的合作、推广及运营;而引入唯艺拍卖模式,则旨在打造全方位的文化艺术品综合交易平台。我们希望能以学术引领市场、市场反哺学术的方式,共同拓展国内版权数字艺术品交易的蓝海,深挖版权数字艺术的商用价值,推动数字艺术为我国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值得一提的是,版权溯源是收藏者和艺术家面对数字艺术“风口”时,尤其关注的一个重点。活动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江苏)总经理王顺泽对作品上链与版权登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答疑解惑。他认为,版权登记是一种权利证明,而作品上链是一种技术操作,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但在取得版权登记的前提下,作品上链可以作为存证手段。区块链技术有助于解决数字艺术品唯一性和溯源问题,可以保护作品在互联网流通过程中的版权安全。”
而就“数字艺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展望,也成为此次论坛的一个热点话题。上海木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宋滦在发言中认为,实体产业需要通过数字化实现更高效、精准的传播,因此他非常看好数字经济的未来和数字艺术的发展。
据王顺泽透露,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正在对登记服务流程进行标准化改造,让有研发能力的平台直接和基地进行技术对接。艺术家未来可以通过创作工具、发表平台、交易平台等渠道完成版权登记。同时,基地还将开放版权登记信息,支持在线核验,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本站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有侵权违规信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