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年轻人写的文学,永远是有最大可读性的文学
颁奖典礼上,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路文彬教授宣读了首届梁晓声青年文学奖获奖名单,一众嘉宾为获奖者致颁奖辞。梁晓声青年文学奖以“青年性”、“原创性”、“国际性”为评选原则,旨在挖掘优秀人才,为中国当代文学增添光彩。
据介绍,该奖项首届征稿工作于2021年5月正式启动,截至7月底,累计收到来自世界各地近千件投稿作品。其中长篇小说237部,中篇小说255部,短篇小说498部,最终产生4部(篇)获奖作品,长篇小说奖项空缺。
在颁奖环节,中篇小说获奖作品《人生欢》的作者上官文露、《拉姆措和拴牢》的作者何延华,短篇小说获奖作品《月光宝盒》的作者汤成难、《哈布特格与公牛角》的作者梁鼐相继发表获奖感言。
面对这批生机勃勃的“后浪”,梁晓声难掩欣赏之情:“虽然梁晓声文学奖冠以我的名字,但是这些年轻人在文学理念、在风格、在语言、在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方面,和我这个年龄的作家有相当显然的不同。”
因为代际的更迭、年龄的距离和文学理念的差异化,不同笔下生的花儿理应表现得更为多姿多彩,梁晓声为这样年轻的姿彩感动:“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这个温暖是文学带给我的。年轻的感觉真好,年轻人写的文学将永远是具有最大可读性的文学。”
此外,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李玲教授宣读了“梁晓声奖学金”获奖名单。梁晓声奖学金的设立是为了鼓励与支持北京语言大学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投身文学评论、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值得一提的是,梁晓声在现场向获奖同学赠送了他的作品《人世间》。
活动中,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副书记魏晖与梁晓声共同为“梁晓声青年文学中心”揭牌。现场还举行了“对话梁晓声:文学的魅力”师生论坛。论坛由李玲教授主持,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席加兵副教授,在读博士生代表孙凡迪、梁晓声奖学金获得者代表韩文易与梁晓声展开关于文学与创作的探讨。
在论坛上梁晓声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悟。无论是《知青》《父亲》还是《人世间》,他笔下的人物总是有血有肉,如现实中的芸芸众生。梁晓声认为,人物的“生动”源于作者的笔法:“我在写作的时候确实觉得,这个人物不能长期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我想像解说员一样介绍,或者让他自我介绍,我必须使他动起来,做什么事,说什么话,哪怕是默默的一个人做。在两种不同的文学样式中,有的小说是描写内心独白,有的是描写一个动作,这两种结合一下的话,会使我们的小说有动感。”(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本站用户上传并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有侵权违规信息请联系删除。